幼苗出苗不齐的6个原因

发布时间:

2023-02-16 10:15

在蔬菜育苗过程中,经常会出现幼苗不齐的现象,苗床出苗不齐给幼苗管理带来很多不便,还会因剔除老小苗影响成苗率,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出苗不齐的现象?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。

1. 使用了成熟度不够的种子

正常成熟的种子胚乳中角质结构较多,未成熟的种子胚乳成粉质,角质结构吸水量低于粉质,所以正常成熟的种子只需要吸收较少的水分就可以萌发,成熟度较低的种子需要萌发的时间相对较长。

2. 种子处在休眠期

种子存在一定时间的休眠期,休眠期内达到了适宜生长的条件下仍不能发芽,播下未打破休眠期的种子,会导致出苗不齐,甚至不发芽。

3. 使用陈年种子

种子随着时间流逝,生命活力逐渐下降,发芽率也随着下降,还会影响发芽时间。

4. 种子损伤或保存不当

在种子加工过程中,由于机械损伤造成种胚、胚乳受损,以及购买后存放不当,如潮湿、高温、环境通风差,都会导致出苗不齐。

播种深度对种子出苗也有很大的影响,播种深浅不一会导致出苗速度不一致。

播种过深会导致出苗慢甚至无法出苗,还会过度消耗养分造成弱小苗。

番茄、辣椒的播种深度在10mm左右,生菜播种深度在5~10mm左右,丸粒化生菜种子因为包衣问题,播种深度应在5mm以内。

人工灌溉很容易浇水不均匀,灌溉不足的地方会导致出苗慢,出苗后灌溉较少的地方基质湿度低,幼苗生长较为缓慢,基质湿度过高的地方也可能出现出苗慢的情况,甚至会烂种。

苗床四周通风量较大、光照充足,基质干燥较中间更快,尤其是阳光强烈时更要注意补充肥水。

苗期灌溉给水过多会导致沤根,根系发育不良,导致幼苗较小,甚至死亡。

灌溉越少,基质含水量越低,幼苗生长越慢。

通过控水来控制幼苗生长高度,很容易因控水过度产生老化苗,导致幼苗高低不齐。

控制幼苗高度正确的做法是降低空气湿度、适量降低温度、加强通风。

苗期肥料供给不足,会导致幼苗生长受阻、叶片发黄发白、瘦弱,缺肥的幼苗不及时补充也会导致幼苗高低不齐。

药害一般是喷施农药浓度过高导致的叶片枯萎、坏死、扭曲等,受害较轻的幼苗生长缓慢高低不齐,严重的会停止生长,甚至生长点消失。

施肥过多后基质养分浓度过高,会导致幼苗细胞内的水分向基质反渗透,使幼苗出现萎蔫,叶片边缘干枯变黄,严重者导致死苗。

 

 

推荐新闻